<output id="iyuls"><tbody id="iyuls"></tbody></output>

“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今冬冷不冷?專家:已成定局

數九,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本月22日為今年的冬至節氣,本文沿用數九從冬至日算起的說法,即,22日開始為頭九第一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
在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勞動人民就常常用諺語來記錄和傳播有關天氣的信息。這些諺語雖然不具有科學依據,也不能完全準確地預測天氣,但卻能為人們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因為大多數諺語是基于觀察自然界中的現象而形成的,幫助人們預測天氣的變化。例如,人們要想知道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時,便會用“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諺語來判斷。
"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意思是說,如果數九的前9天沒有下雪,那么后面的天氣就會像六月份一樣溫暖。如六月肯定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即使再暖和的冬季也不可能如六月。其實這句諺語是基于氣候學的原理而形成的,表明冬天的天氣往往是漸進的,不會一下子就變冷。從而可以判斷:如果頭九沒有下雪,那么今年將是一個暖冬。
今年真的會是暖冬嗎?
我們從國家氣象局網站可以查詢到: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氣候2022/2023年冬季氣候趨勢,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氣溫變化的階段性特征明顯,前冬偏暖,后冬偏冷;降水總體偏少。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較弱,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氣強度逐漸加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東北北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華中南部和西南地區東南部等地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江南大部發生夏秋冬連旱的可能性大。
首先,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較弱,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從這里驗證,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的說法還是有一點點可能的。暖冬雖然大家不至于太受罪,但對于農民來說,我們都有一個“瑞雪兆豐年”的期待,從這一點上講,大家未免會有些失望。
其次,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氣強度逐漸加強,內蒙古大部、東北大部、華北北部、華中、華南西部、西南東部和北部、西北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023年元月9日為三九第一天,我們都知道一首耳熟能詳的數九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不管今年是不是暖冬,三九至四九,大約在農歷的春節前后,是我國各地冬季最冷的時期,所以2023年1月下旬至2月氣溫相對較冷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頭九二九雖然沒有盼來大雪,但并不代表三九四九繼續溫暖,也許會迎來一場瑞雪,那么,冬季糧食依舊能在來年有個好的收成。
再看今年整個冬季(寒冷時期大約是今年12月至明年2月),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是: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氣溫變化的階段性特征明顯,前冬偏暖,后冬偏冷;降水總體偏少。而“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的說法,我們只是通過天氣漸進的一種自然規律來推測短時間內天氣是冷是暖,而并不能推測整個冬季的天氣情況。國家氣象部門判斷暖冬和冷冬主要看某一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于或者低于常年值,高于常年值0.5℃為暖冬,低于常年值0.5℃則為冷冬,其余為正常冬季。
總結,中國古代還有許多關于冷冬暖冬的諺語,例如“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等,“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只是其中之一,通過上述諺語,相信大家對于今年冬天是冷是暖的問題有了一定的期待。農民“靠天吃法”的時代已經過去,農民耕種過程中,應該多留意天氣情況和氣象預報來做出決策,而不是完全依靠諺語。
 
疯狂潮喷喷水无码视频_丰满少妇韩国HD高清_丰满少妇A片按摩视频_综合